功效概述:疏风解表,行气止痛
石椒草原植物
石椒草,又名石椒(《滇南本草》),石交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石胡椒,九牛二虎草(云南)。为芸香科植物石椒草的全草。首载于《滇南本草》。原植物石椒草多年生常绿草本,高可达1m,全株有强烈的气味。主根圆柱形,木质,有多数侧根,表面有纵纹及黑色圆形小突起。茎直立,带紫红色,下部木质,上部多分枝。叶互生,2~3回3出羽状复叶;小叶片纸质,倒卵形至矩圆形,长0.5~1.5cm,宽0.5~0.8cm,先端浑圆或微凹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带红色,有透明腺点,柄短。聚伞花序,花小,白黄色;萼4裂,近圆形,中部以下合生;花瓣4,卵圆形,长约 2mm,薄膜质,有透明腺点;雄蕊6~8,长短相间,花丝分离,着生于肉质环状花盘的周围;子房无栖,花柱短,单1,基部分离成4,柱头头状。 果由4个蒴果状的果瓣组成,熟时腹缝开裂。种子黑褐色。花期6~9月,果期8~10月。生于石灰岩的山坡上。分布于云南、四川等省。
石椒草采收加工
秋季割取全草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石椒草性状鉴别
根类圆柱形,多分枝,直径1.5~8mm,表面棕黄色。茎圆柱形,下部木质,上部草质。叶为2~3回羽状复叶,多卷曲,小叶展开后呈倒卵形,全缘,黄绿色或灰绿色,有透明油腺。顶生圆锥花序,有时可见小花或蒴果。气特异、味苦辛。
石椒草的功效与作用
味辛、微苦,性温。功效疏风解表,行气止痛,散瘀消肿。作用于:
(1)风寒感冒,咳嗽咽痛;如与桑叶、菊花、银花、黄芩等同用,亦可用于风热感冒,肺热咳喘。
(2)中焦受寒.寒凝气滞,脘腹胀痛,胸膈不舒。
(3)跌打损伤.血瘀肿痛,疮疡初起,肿硬不消。此外,也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
内服:煎汤,10~15g;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石椒草使用注意
个别患者服后有轻度腹泻,胃部不适。
石椒草药用价值
(1)治冷寒胃气疼痛:石椒草不拘多少,连根叶俱可为末,每服一钱五分。热烧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(2)治感冒、咽喉炎、扁桃体炎:石椒草12g,金银花6g,黄芩6g,陈皮2g。水煎服。(云南经验方)
(3)治咽喉肿痛,肺热咳喘:石椒草12g,朱砂根12g,三匹风30g,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(4)治跌打损伤、疮毒:石椒草、酢浆草鲜品各等量,捣烂,敷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