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概述:清利湿,止血
吊竹梅原植物
吊竹梅,又名水竹草(广东),白带草、鸡舌黄(福建),花叶竹夹菜、二打不死(广西)。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。原植物吊竹梅多年生草本。茎稍柔弱,半肉质,分枝,披散或悬垂,有淡紫色斑纹,长约1m,光滑或被疏毛,叶互生,叶片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,长3~7cm,宽1.5~3cm,顶端短尖,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,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,下面紫红色,基部鞘状,鞘的顶端和基部有时均被疏长毛;无叶柄。花团聚于一大一小、顶生苞片状的叶内;萼片3,合生成1圆柱状的管,长约6mm;花瓣3,合生成1柔弱的管,长约1cm,白色,裂片长约3mm,玫瑰色;雄蕊6,着生于花冠喉部;子房3室,花柱丝状,柱头头状,3圆裂。蒴果。常栽培于庭园和温室内,供观赏。
吊竹梅采收加工
全年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吊竹梅的功效与作用
味甘,性寒。功效清利湿,止血。
作用于肺热咳嗽,咯血,热淋,白带,痢疾;外敷治急性结合膜炎,痈肿等。
内服:煎汤,10~15g,鲜品倍量;或捣汁服。
外用;捣敷。
吊竹梅药用价值
(1)治咳血:鲜吊竹梅60g,猪肺120g,水煎,饭后服。(福建经验方)。
(2)治白带:吊竹梅,金樱子根各30g,鸡冠花24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。
(3)治尿路感染:鲜吊竹梅12g,十大功劳根15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。
(4)治慢性痢疾:吊竹梅60g,白米30g,同炒炭存性,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。
(5)治急性结合膜炎:鲜吊竹梅60g,鲜一点红30g。捣烂,敷患眼。(浙江经验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