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说到月桂就必然要讲讲它和广寒宫的美好的传说
关于广寒宫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最著名的《嫦娥奔月》的故事。在这个故事中,嫦娥吞下了仙丹,结果飞到了月亮上,住进了广寒宫。这个故事既表达了嫦娥对后羿的思念,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、纯净、高远月亮的向往。
但是除此之外,还有《吴刚伐桂》的故事。据传,月亮上的吴刚因犯错被罚砍伐月宫前的桂树。然而桂树却随砍随合,使吴刚不得不年复一年地劳动。这个故事既赋予了桂树不死的特性,也体现了人们对坚持和毅力的赞美。
因此,在中国人们赋予了月桂很美好的象征,也产生了很多沿用至今的词汇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“桂冠”和“折桂”。
“桂冠”的起源
在古代,人们用桂树枝条编织成冠冕,献给获胜的勇士或贤者,以示荣誉和尊贵。这种冠冕被称为“桂冠”。后来,这个词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多领域,比如文学作品、歌曲和体育赛事等,成为一个表示最高荣誉的象征。因此,“桂冠”这个词更多的是对荣誉和尊贵的象征性表达。
“折桂”的起源
在古代,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。每年到了科举考试的关键时刻,也就是农历八月桂花盛开的季节,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时刻。因此考生如果考中进士,就被称为“蟾宫折桂”,意思是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了胜利,就像在月亮上折下桂枝一样。这个说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,认为月亮上的阴影就像一只蟾蜍,而桂花树是蟾蜍最喜欢的植物,因此人们用“蟾宫折桂”来寓意考试成功。